全国统一咨询电话:13581568870
7x24 小时客服热线:13581568870
作者:海撒网编辑部 时间:2025-10-15 17:45:55 浏览:363
北京的春天风里裹着玉兰花的香,赵阿姨把老伴的骨灰盒贴在胸口,跟着殡仪车往塘沽港口走——这是老两口退休那年的约定,"等我走了,别埋在土里,带我去看海"。像她这样找"海撒"的北京家庭,最近几年越来越多,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一个:北京有骨灰海撒业务吗?答案是肯定的,而且这项"让亲人融入山海"的服务,已经默默做了30年。
要说北京的海撒业务,得先找对"门路"——它由北京市民政局主管,具体由北京市殡仪服务中心和各区殡仪机构承办。早在1994年,北京就开启了第一例集体海撒,至今已经送 thousands of 个家庭完成告别。申请流程不复杂:先带好逝者死亡证明、亲属身份证、骨灰存放证(如果骨灰在家需提前说明)去机构登记,预约通常要1-2周,因为船期得凑"好天气"——毕竟海上风大,安全是第一位的。
到了约定的日子,家属会在指定地点集合,坐大巴去塘沽或北戴河的港口。船是专门改装的海撒船,舱里有空调,甲板上留着足够的空间。仪式没有想象中那么严肃:工作人员会给每个家庭发环保骨灰袋和鲜花,先在舱内做个简短的集体告别,有人读祭文,有人放亲人的生前录音,然后按顺序走上甲板。海风裹着鲜花的香气吹过来,有人把骨灰和玫瑰花瓣一起撒进海里,有人轻声说"爸,你看这海比咱家鱼缸大多了",还有人把逝者的小照片系在气球上,看着它慢慢飘向远处——没有哀乐,只有海浪声和偶尔的抽泣,倒像一场"带着温度的远行"。
为什么越来越多北京人选海撒?除了"环保"这个硬理由,更多是情感上的共鸣。住在朝阳区的张先生说,父亲生前是渔民,总说"海是我的根",海撒让父亲回到了最熟悉的地方;"不像墓地,一年只能去一次,海是活的,我每次去海边散步,都觉得他在旁边"。还有经济上的考量:北京的海撒基本服务是免费的——政府给每例补贴千元以上,家属只需要付一点骨灰袋、鲜花的材料费,比买墓地省了几万甚至几十万。
但有些细节得提前提醒。比如身体条件:有严重心脏病、高血压的家属别勉强,船程要1-2小时,海风一吹容易犯病;比如天气:如果遇到大风、暴雨,船期会取消,得提前一天看天气预报;还有"不能带的东西":塑料包装、金属饰品、纸质祭品都不行,"要给大海留干净的礼物"。去年有个小伙子带了父亲最爱的酒,工作人员赶紧拦住,"玻璃瓶子会沉到海底,不如倒一点在海里,让他闻闻酒香"——最后小伙子把白酒洒在船头,海风把酒香吹得很远很远。
上周遇到赵阿姨,她举着手机给我看照片:海上的日出把海水染成金红色,"我跟老伴说,这是咱们的新家,以后我每年来一次,给你带桂花糕"。北京的海撒业务,从来不是"把亲人送走",而是"让亲人换种方式留在身边"——就像海从来不会消失,那些没说出口的想念,那些没做完的梦,都会跟着海浪,一直漂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