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葬新闻

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是哪里

作者:海撒网编辑部    时间:2025-10-09 08:47:25    浏览:926

当有人问起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是哪里,熟悉北京的人大概率会笑着说,那是北大的“专属门牌号”——没错,这个写在无数录取通知书上的地址,正是北京大学燕园校区的主入口所在。它像一颗被历史和文化包裹的纽扣,轻轻扣在颐和园与圆明园之间,把皇家园林的古韵和高等学府的书香缝成了一段独特的风景。

颐和园路本身就带着北京的“慢气质”。它西接颐和园东门的朱红门楼,东连圆明园南门的石牌,两公里多长的路,两边种满了法国梧桐,春有新绿堆成云,秋有金叶铺成毯。而颐和园路5号刚好卡在这条路的“心脏位置”:往西边走几百米,能听见颐和园昆明湖的游船汽笛;往东边走几步,能摸到圆明园遗址的青砖残瓦。清晨的风里总混着巷口煎饼摊的香气和校园里的桂花香,傍晚的夕阳把梧桐树影拉得老长,学生抱着书本匆匆走过,游客举着手机对着“北京大学”的西门匾额拍照,镜头里还能框住门两侧那对蹲了近百年的石狮——那是燕京大学时期的旧物,石面上的包浆里藏着1920年代的风。

其实颐和园路5号的故事,得从燕京大学说起。1920年,美国建筑师墨菲在这里设计了燕京大学校园,以中国传统园林为骨架,造了未名湖、博雅塔、贝公楼这些标志性建筑。那时的5号门牌下,走的是穿长袍的燕京学子;直到1952年院系调整,北京大学从沙滩校区迁到这里,接过了燕园的“接力棒”。所以现在逛燕园,你踩的青石板路是燕京大学铺的,看的未名湖是燕京大学挖的,连博雅塔的青砖都还留着当年的温度——只不过当年的“燕京大学堂”,变成了现在的“北京大学”,不变的是湖边石凳上总有人看书,塔下的银杏叶总在秋天落满一地。

如今站在颐和园路5号的西门外,总能撞见各种生动的画面:穿校服的高中生举着录取通知书跟石狮合影,眼睛亮得像星星;白发老人扶着栏杆往里望,嘴里念叨“我当年就是从这儿进的北大”;外卖小哥把餐盒放在货架上,备注写着“麻烦到5号门取”。走进校园,未名湖的冰面还没化透,几个学生穿着冰鞋滑出弧线;湖边长椅上,有人抱着《平凡的世界》晒太阳,书页被风掀起一角;图书馆台阶上的社团招新海报里,“吉他社”“辩论队”的字样晃得人眼热——这就是5号里的日常,热热闹闹又安安静静,像一杯温温的茶,越品越有味道。

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是哪里-1

说到底,颐和园路5号从来不是个冰冷的门牌号。它是风里的桂香,是石凳上的书页声,是西门石狮看过的百年变迁,是每一个走进这里的人心里的“小执念”。如果你哪天来北京,不妨沿着颐和园路走一走,到5号门口站一会儿——说不定会看见扎马尾的女孩抱着书跑过,校服角沾着未名湖的草屑;或者戴眼镜的老人摸着石狮耳朵说“我又回来了”。这就是颐和园路5号的样子,它在那里,等着每一个想靠近它的人。

最新海葬新闻

哈尔滨树葬价格查询
舟山海葬服务中心
把骨灰撒到海里代表什么
单户包船海撒费用
  • 简朴海撒
    3800
    • 自行抵达海撒集合点
    • 参与家属限10人以内
    • 限一具骨灰撒海
    • 一对一骨灰撒海船舶使用1次
    • 撒海鲜花花瓣1份
    • 鲜花(黄白菊若干)
    • 白手套每人1副
    • 船舱内追悼仪式供台布置
    • 服务人员在船舱内主持海撒追悼仪式
    • 服务人员指导骨灰撒海仪式
    • 木制骨灰盒处理
    • --
    • --
    A
  • 温馨海撒
    6800
    • 商务车接送往返一次(限6人以内)
    • 参与家属限10人以内
    • 限一具骨灰撒海
    • 一对一骨灰撒海船舶使用1次
    • 撒海鲜花花瓣1份
    • 鲜花(黄白菊若干)
    • 白手套每人1副
    • 船舱内追悼仪式供台布置
    • 服务人员在船舱内主持海撒追悼仪式
    • 服务人员指导骨灰撒海仪式
    • 木制骨灰盒处理
    • --
    • --
    B
  • 尊贵海撒
    7800
    • 商务车接送往返一次(限6人以内)
    • 参与家属限10人以内
    • 限一具骨灰撒海
    • 一对一骨灰撒海船舶使用1次
    • 撒海鲜花花瓣1份
    • 鲜花(黄白菊若干)
    • 白手套每人1副
    • 船舱内追悼仪式供台布置
    • 服务人员在船舱内主持海撒追悼仪式
    • 服务人员指导骨灰撒海仪式
    • 木制骨灰盒处理
    • 当日出行人身意外险每人一份
    • 提供码头午餐一桌
    C
包船海撒 安静送别亲人
最低3800元 家属可指定海撒时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