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统一咨询电话:13581568870
7x24 小时客服热线:13581568870
作者:海撒网编辑部 时间:2025-09-25 08:46:49 浏览:971
清晨的黄浦江畔,风里还带着些湿润的凉意,一艘挂着白色挽带的船艇缓缓驶出十六铺码头——这是上海每月一次的集体海葬活动。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“回归大海”作为生命的最后归宿,而“哪些城市允许海葬”也成了不少人关注的问题。国家层面一直鼓励节地生态安葬,不少沿海城市早已推出成熟的海葬服务,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“能送生命入海”的地方。
说到海葬的先行者,上海肯定是绕不开的。作为国内最早开展海葬的城市之一,上海从2004年就推出了“生命之舟”海葬服务,至今已经陪伴数万个家庭完成了追思。每年的清明、冬至前后,是海葬的高峰期,船艇会从黄浦江出发,驶往长江口的指定海域。上海的海葬服务很人性化:不仅有专业的礼仪师引导流程,还会为每个家庭准备鲜花和骨灰撒放装置,甚至可以定制专属的追思环节——比如播放逝者生前喜欢的音乐,或者宣读一封手写的信。更贴心的是,上海对海葬还有公益补贴,符合条件的家庭可以减免部分费用。
往北方走,大连和青岛的海葬服务也很成熟。大连三面环海,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,海葬已经成了当地生态葬的重要选项。每年4月到10月,大连市民政局会组织集体海葬活动,地点选在黄海或渤海的专属海域。不同于上海的长江口,大连的海葬更有“面朝大海”的开阔感——船艇行驶到海中央,家属可以亲手将骨灰与花瓣一起撒向海面,海风会把追思吹向更远的地方。青岛的海葬则带着点“人文温度”:当地推出了“公益海葬”项目,不仅免费为困难家庭提供服务,还在崂山脚下建了“生态纪念园”,为参与海葬的家庭保留一份纸质纪念证书,上面印着海葬的时间和经纬度,算是给思念留了个“坐标”。
南方的厦门和深圳,因为靠海的天然优势,海葬也逐渐成为主流选择。厦门的“海洋生态葬”主打“零污染”——骨灰盒采用可降解材料,撒放时会混合特制的生物降解颗粒,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负担。每年的“骨灰撒海”活动,厦门都会邀请专业的海洋环保人士随行,给家属讲解海洋生态知识,让追思多了份“对自然的敬畏”。深圳的海葬则更注重“个性化”:除了集体海葬,还可以申请“私人定制”服务——比如选择特定的日期(比如逝者的生日),或者指定撒放的海域(比如逝者生前喜欢的沙滩附近)。深圳市民政局还开通了“海葬线上预约”通道,家属不用跑现场,在手机上就能完成申请,流程简化了不少。
除了这些城市,天津、宁波、舟山等沿海城市也都在逐步开展海葬服务。国家民政部早在2016年就发布了《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支持海葬等生态葬式,不少城市都把海葬纳入了殡葬服务的“民生工程”。如果你想了解自己所在城市是否允许海葬,其实很简单:直接联系当地的殡葬管理部门,或者登录“全国殡葬服务平台”查询——大部分沿海城市都有专门的海葬服务热线,工作人员会详细解答申请流程、所需材料(比如死亡证明、亲属身份证、骨灰寄存证等)以及活动安排。
有人说,海葬是“把生命还给自然”——当骨灰融入海水,变成鱼群的养分,变成海浪的一部分,那些曾经的思念,也会变成海面上的每一朵浪花,永远陪伴着爱着的人。允许海葬的城市越来越多,背后是观念的转变:我们不再执着于“入土为安”,而是更在意“归处是否安心”。如果你也在考虑海葬,不妨先问问当地的殡葬部门——也许,那片能承载思念的大海,离你并没有那么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