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统一咨询电话:13581568870
7x24 小时客服热线:13581568870
作者:海撒网编辑部 时间:2025-09-21 01:46:53 浏览:191
大连的海是有温度的。从老虎滩的浪花到旅顺港的潮汐,每一片海域都裹着城市的记忆——对海边长大的人来说,海不是远方的风景,是刻在骨血里的“家”。所以当生命走到终点,很多大连人会选择让亲人回到海里,回到这份熟悉的、带着咸湿味的温暖里。
说到大连适合撒骨灰的海边,大黑石海滨一定是很多人的第一选择。它藏在甘井子区的北端,像块被时光轻轻放下的璞玉。没有闹市区的喧嚣,没有游客的拥挤,连风都比别处柔。沙滩是细绵的,踩上去像踩在晒过太阳的棉花上;浪是慢的,卷着细沙漫过脚踝,又轻轻退回去,像母亲的手在摩挲。有人说,在这里撒骨灰,连悲伤都变得温柔——你可以蹲下来,把骨灰盒打开,让粉末顺着指缝落进海里,看它们被浪裹着,慢慢融进蓝里,就像亲人终于躺回了熟悉的怀抱。
棒棰岛的海则多了份清透的深情。作为大连的“城市后花园”,它的海水蓝得纯粹,连海底的鹅卵石都能看得一清二楚。很多人选这里,是因为清晨的棒棰岛像被按下了“静音键”:晨雾裹着松涛,海鸥掠过海面的声音都能听得见,连远处的棒棰岛礁都像在打瞌睡。有位阿姨告诉我,她老伴生前最爱来棒棰岛钓鱼,每次天不亮就出门,坐到大中午,说“海在这儿,心就静”。老伴走后,她选了个深秋的清晨,把骨灰撒在老伴常坐的礁石边。“那天雾很大,我蹲在那儿,听见浪打在礁石上的声音,像他以前跟我说话的语气。我把骨灰撒下去,就像跟他说‘你接着钓,我下次来给你带茶’。”

傅家庄的海,则藏着最浓的烟火气。这个老大连人最熟悉的浴场,承载着太多关于“活着”的记忆:小时候举着糖葫芦在沙滩上跑,青年时和对象坐在礁石上看夕阳,老了搬个小马扎来晒晒太阳——连海风里都混着烤肠的香、西瓜的甜,还有孩子们的笑。所以很多老人想回到傅家庄,不是因为它有多美,是因为“这儿的海有我活着的样子”。有位大爷说,他母亲生前总念叨“傅家庄的海最养人”,夏天的时候总去那儿洗海澡,说“泡在海里,连腰腿疼都好了”。母亲走后,他选了个秋天的傍晚,那时浴场已经没人了,夕阳把海水染成橘红色,像母亲晒在阳台的棉被。他把骨灰撒进去,“母亲说过,海是大连人的根,回来就对了。我看着骨灰融进海里,觉得她没走,只是换了个地方陪我。”
其实在大连,没有哪片海是“专门”用来撒骨灰的——所有被选中的海,都是因为藏着某个人的记忆,某段未说出口的话,某份刻在心里的牵挂。但不管选哪片海,都要记得:大连的海是大家的家,要遵守规定,选非旅游旺季、非人流密集的时间,用可降解的容器,别留下任何垃圾。毕竟,我们爱亲人,也爱这片养了我们一辈子的海。
对大连人来说,撒骨灰到海边从来不是“告别”。那把融进海里的粉末,会变成浪,拍打着岸边的礁石;会变成风,吹过楼下的老槐树;会变成雨,落在阳台的花盆里——就像亲人从来没走远,还在听我们说话,还在陪我们看日出日落。大连的海,从来都是“来处”,也是“归处”。就像老辈人说的:“生在海边,死回海里,这才是圆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