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统一咨询电话:13581568870
7x24 小时客服热线:13581568870
作者:海撒网编辑部 时间:2025-09-20 16:47:11 浏览:699
清晨的海风裹着咸湿的气息吹过来时,我正和林姐站在码头上。她怀里抱着一个素白的布包,布角绣着几枝淡蓝色的勿忘我——那是她母亲的骨灰盒,可降解的纸材做的,轻得像一片云。“阿姨以前总说,退休了要去看所有的海,现在也算圆了愿。”林姐的声音裹着海风飘过来,我忽然想起最近常被问到的问题:骨灰可以撒进大海吗?
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,藏在一纸条文里,也藏在许多人的心意中。根据《殡葬管理条例》,我国鼓励和支持生态安葬方式,海葬就是其中一种合法的选择。但“合法”不是“随意”,要走正规流程:首先得向户籍所在地的民政部门提出申请,或者联系有资质的殡葬服务机构;接着需要提供逝者的死亡证明、亲属关系证明,有些地方还需要公证;最后等审批通过,选一个指定的海域——大多是远离旅游区、航运线的区域,避免影响公共秩序。林姐说,她跑了三次社区服务中心,填了四张表,才拿到那张盖着红章的同意书,“过程不复杂,但每一步都像在和妈妈说‘我们准备好了’”。
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海葬?林姐的妈妈给出过答案:“我这辈子没见过真正的大海,可我知道海是装得下所有想念的。”对很多人来说,海葬不是“放弃”,是“回归”——就像生命最初从海洋里来,最后又回到海洋的怀抱。去年参加过一场海葬仪式,逝者是个老水手,生前跑了半辈子远洋货轮。他的儿子把骨灰和一把晒干的海带一起放进海里,说“爸,这次你不用守着船了,你就是海的一部分”。风把花瓣吹得满船都是,有人轻声哼起《水手》,海浪拍着船舷,像在应和。那一刻忽然明白,最好的纪念从来不是一座冰冷的墓碑,而是让逝者以他们喜欢的方式“活着”。
不过要提醒的是,海葬不是“想撒就撒”。私自在非指定区域撒骨灰,可能会违反《海洋环境保护法》,还会影响海洋生态——比如有些人家用木质骨灰盒,泡在海里好几年都不会烂,变成海洋垃圾。林姐的妈妈用的是淀粉基的可降解盒,“埋在土里三个月能化,泡在海里更快”。还有些细节要注意:比如尽量选在天气好的日子,避免大风大浪让家属更难过;比如提前和家人商量好,确保所有人都认同这种方式,“我哥一开始不同意,说‘连个坟都没有,想妈了去哪看’?后来我拿了妈妈生前写的日记给他看,里面写着‘我不想待在盒子里,我想飘着’,他就哭着同意了”。

船鸣笛的时候,林姐把布包轻轻放进海里。布包顺着海浪飘了一会儿,慢慢沉下去,像一只归巢的鸟。她对着海面喊:“妈,你看,海是蓝的,和你织的毛衣一个颜色。”风把她的声音吹得很远,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学的课文:“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”,其实对亲人来说也是一样——不管他们在哪里,只要你想起他们时,风里有海的味道,那就够了。
骨灰可以撒进大海吗?答案是可以的,但更重要的是,这是一场关于“爱”的选择——选一种逝者喜欢的方式,选一种让生者安心的方式,选一种对自然温柔的方式。就像林姐说的:“不是所有的告别都要哭着说再见,有些告别,是笑着送他去更辽阔的地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