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统一咨询电话:13581568870
7x24 小时客服热线:13581568870
作者:海撒网编辑部 时间:2025-09-20 09:46:35 浏览:392
在北京生活了三十年,见过太多告别的方式,可去年送奶奶走的时候,我们选了最“海”的那种——海撒。奶奶生前总说,她小时候跟着爷爷在塘沽港看船,浪花拍在码头上的声音,比任何戏曲都好听。所以当家人商量骨灰安置的时候,我脱口而出:“让奶奶去看海吧,天天看。
北京的海撒由市民政局下属殡葬服务中心统一组织,每年春秋两季是黄金时段——3-5月不冷不热,9-11月风平浪静,2022年的安排也延续了这个规律。我翻出去年的预约记录,3月份有两批(12日、26日),4月份是9日和23日,10月份则是15日、29日,基本固定在每月第二个和第四个周末。我们选了4月23日——奶奶的生日,想让这个日子多一层温暖的意义。
2022年的疫情让流程多了些“严谨”。预约时要在民政局官网填详细信息:逝者姓名、身份证号、亲属关系,还要上传死亡证明、骨灰寄存证的照片。工作人员打电话确认时反复提醒:带好所有原件,以及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、健康码。集合那天,东直门公交站旁的大巴车旁,工作人员举着“海撒服务组”的牌子,挨个查体温、扫场所码。我旁边的阿姨攥着老伴的骨灰盒,小声说:“麻烦点好,安全。”
那天的行程像一场慢镜头:大巴车晃了两个小时到塘沽码头,白色的海撒船泊在岸边,船身印着“生命归程”四个小字。登船前,工作人员发了深蓝色防风马甲,笑着说“海边风大,别冻着”。船上的小客厅摆着鲜花和纪念册,仪式开始时,音响里飘出奶奶最爱的《天涯歌女》,妈妈念悼词的声音有点抖:“妈,您天天念叨的海,我们带您来了。”

甲板上的风裹着咸湿味扑过来,工作人员帮我们打开骨灰盒。我捧着奶奶的骨灰,指尖沾到一点细粉——像她生前织毛衣时掉的毛线。慢慢撒下去的瞬间,玫瑰花瓣跟着落进海里,浪花卷起来,把粉白的碎片托了又托。旁边有个小伙子对着海面喊:“爸,您看这浪,比您以前钓的鱼还大!”风里飘来他的哭声,却没那么刺耳,像海浪拍岸的声音。
回来的路上,工作人员给每个人发了一瓶密封海水,瓶身贴“海的思念”。我把瓶子放在奶奶的照片旁,清晨的阳光照进来,瓶里的海水闪着碎金——像她年轻时戴的金耳环。其实海撒从不是结束:奶奶变成了海风,吹过我阳台的绿萝;变成了浪花,打湿我去海边时的裤脚;变成了云,在我抬头时刚好飘过来。
如果你也在找2022年北京海撒的时间,记得多刷民政局官网——那些写在通知里的日期,藏着无数家庭的温柔。要提前准备好材料:死亡证明、亲属身份证、骨灰寄存证,代办的话要写委托书。别忘穿深色衣服,别穿拖鞋,海边风大,容易吹跑东西。最重要的是,带着心去——海会听见每一句没说出口的“我想你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