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统一咨询电话:13581568870
7x24 小时客服热线:13581568870
作者:海撒网编辑部 时间:2025-09-17 17:47:08 浏览:133
“奶奶走前说想葬在海边,可海葬是不是要花很多钱?我刚工作没存多少,怕办不起。”其实不止小夏,很多人对海葬的费用都有误解——要么觉得“高科技”肯定贵,要么以为“环保”就该免费,真相得拆开了说。
先说说最接地气的公益海葬。全国很多沿海城市的民政部门都有免费服务,比如上海的政策:只要逝者是本地户籍或符合“居住满一年”条件,家属带死亡证明、身份证到社区申请就行。全程不花一分钱——可降解骨灰盒是现成的,出海的船票不用买,甚至还有工作人员主持简单告别仪式:放段逝者爱听的歌,撒把新鲜百合,把骨灰轻轻放进浪里。深圳更贴心,外地户籍逝者只要符合条件也能申请,邻居张叔去年用公益海葬送了老伴,他说“本以为要花几千,结果连船票钱都没出,仪式虽简单但体面”。
如果想要更个性化的告别,商业海葬会是另一种选择。比如有些机构能定制“专属航线”——选逝者生前常去的青岛湾,或者他提过的“能看到日出的海域”;还有“珊瑚礁葬”,把骨灰封装进可降解模块,沉到海底后会慢慢变成珊瑚的“家”。这些服务费用从几千到几万不等:基础款的“私人仪式”大概3000-5000,而“珊瑚礁葬”这种生态项目可能要1-2万,但胜在能满足逝者“与海共生”的心愿。

除了明面上的费用,还有些隐性支出容易被忽略。比如海葬地点不在本地的话,家属要开车或坐高铁过去,来回路费、当天的住宿得算进去;有些家属觉得公益海葬的骨灰盒不够“有温度”,会自己买个刻着逝者名字的可降解木盒,或者买束新鲜的白菊——小夏那天就花了一百块买百合,她说“奶奶生前最爱百合,得让她带着走”。
其实说到底,海葬的费用从来不是核心问题。小夏后来申请了深圳的公益海葬,那天她抱着奶奶的照片站在船头,海风把照片吹得沙沙响,她轻声说:“奶奶,你看,这海和你年轻时带我去的一样蓝。”工作人员递来百合,她撒进海里,花瓣随着浪飘远。那天她只花了买百合的钱,却完成了奶奶最后的心愿。
海葬的意义从来不是“花多少钱”,而是让逝者以喜欢的方式回归自然。有人选公益海葬是因为经济有限,有人选商业海葬是想给逝者更特别的告别,但不管怎样,只要是尊重逝者的意愿,就是最好的选择。就像小夏说的:“奶奶走的时候很安详,因为她知道,她要去的地方,是她最爱的大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