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统一咨询电话:13581568870
7x24 小时客服热线:13581568870
作者:海撒网编辑部 时间:2025-10-25 04:47:11 浏览:945
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“身后事”的新可能,海葬这个选项逐渐走进大众视野。有人觉得海葬浪漫又环保,也有人心里犯嘀咕:现在国家允许海葬吗?会不会不合法?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,早就写在国家的政策里,也藏在各地的实际操作中。
国家对海葬的态度,从来不是“禁止”,而是明确的“支持”。早在2016年,民政部就印发《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》,把海葬、树葬等生态安葬方式列为重点推广方向;“十四五”民政事业发展规划里,更是将“提升生态安葬服务水平”写进了重点任务。看各地的实践,不少城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试推行海葬:比如上海,市民可以通过殡葬服务机构预约集体海葬,每年春秋两季定期开展;青岛则推出“免费海葬”政策,不仅免掉船票、可降解骨灰盒的费用,还会给家属发交通补贴;大连的海葬服务覆盖了东北多地,很多外市居民也会来预约。这些政策和操作都在说明:海葬是合法的,而且国家一直在鼓励。
不过要注意,海葬不是“想撒就能撒”,得走正规渠道。按照规定,个人私自将骨灰撒入海洋是不允许的——不仅可能违反《海洋环境保护法》,也少了对逝者的尊重。正确的做法是找当地正规殡葬服务机构:先提交逝者的死亡证明、骨灰寄存证明,然后预约集体海葬的时间。过程中,机构会负责把骨灰装入可降解的容器,组织简单的告别仪式,再用专用船舶带到指定海域撒放。至于费用,很多地方都有补贴:北京对选择海葬的家庭给2000元补贴,杭州把海葬纳入“民生实事”,全额免掉所有费用,就是为了让家属没负担。
海葬的意义,其实远超过“合法”本身。它能省出宝贵的土地——传统土葬要占墓穴,而海葬不需要一寸地;可降解骨灰盒不会污染海洋,符合“碳中和”的环保理念;它更符合中国人“归藏于自然”的传统。就像一位上海阿姨说的:“我老伴生前爱逛黄浦江,每次坐轮渡都盯着江水看。把他送进江里,就像他还在熟悉的地方待着。”这种把逝者送回“喜欢的地方”的方式,何尝不是另一种“入土为安”?

从“入土为安”到“入海为安”,改变的是形式,不变的是对生命的尊重。现在再问“国家允许海葬吗”,答案已经很清楚:不仅允许,还在大力支持。从政策引导到实践落地,从费用补贴到流程规范,海葬已经成了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。而这,或许就是对“归自然”最温柔的诠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