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统一咨询电话:13581568870
7x24 小时客服热线:13581568870
作者:海撒网编辑部 时间:2025-09-17 06:47:19 浏览:408
清晨的风裹着槐花香钻进衣领时,我正攥着母亲的骨灰盒站在塘沽港的码头上。三年前她走前说,要把自己交给渤海的浪,说那里能看见北京的云——她年轻时在天坛公园当售票员,最喜欢仰着头看槐花开满枝头,说“云飘得慢,像有人在天上走”。可送她走的那天,我捧着空白的骨灰证,突然慌了:船鸣笛的瞬间,骨灰顺着水流沉下去,我望着茫茫的海面,连个能放一束菊花的地方都没有?
后来我才知道,很多选择海葬的北京人家属,都有过这样的“慌”。北京的海葬服务始于1994年,最初只是民政部门租一艘渔船,载着家属和骨灰盒驶向渤海湾10海里外的海域。那些年,张阿姨的老伴走得早,她每年清明都要坐三小时公交到塘沽,对着大海喊“老周,我来了”,风把声音吹得七零八落,她总抹着眼泪说“他没听见”;李大叔更执着,每次都带一瓶二锅头,拧开盖子往海里倒,说“老伙计,喝两口暖身子”,可酒液掉进海里,连个涟漪都没留。
2019年的春天,这种“慌”终于有了归处。北京市民政局联合天津市滨海新区,在海河外滩公园建了“北京市骨灰海葬纪念碑”。准确说,地址是天津市滨海新区上海道2001号——从北京东四环出发,走京津高速转长深高速,两个半小时就能到;如果坐高铁,北京南站到塘沽站只要40分钟,出站打个车15分钟就进了公园。我第一次去的时候,远远就看见碑身——像一卷展开的海浪,浅灰色的花岗岩上刻着“归海”两个鎏金大字,阳光照上去,像海浪泛着光。碑前的平台上,有人摆着菊花,有人放着水果,还有个小姑娘蹲在地上,用蜡笔在碑座上画了栋四合院:“妈妈,这是咱们家的老房子,你看,槐树还在门口呢。”
纪念碑旁边的“思念墙”更让人心里发暖。墙上贴着家属的留言条,有手写的“爸,今年我升职了,你该高兴了吧”,有打印的照片——照片里的老太太穿着蓝布衫,抱着孙子站在故宫角楼前;还有人用透明胶贴着一朵干花,底下写着“这是你去年种的月季,我晒干了带过来”。管理员王姐说,每到清明,公园门口的花店要提前三天备货,“菊花卖得最快,有时候家属会多买几支,说‘给旁边的阿姨也带一朵’——他们总觉得,这里的每阵风、每片云,都是自己的亲人。”
上个月我再去的时候,遇见了之前认识的张阿姨。她蹲在碑前,把一束白菊放在“思念墙”下,摸着墙上的“老周”两个字说:“今年不用对着大海喊了,他在这儿呢。”风掀起她的衣角,槐花香飘过来,我突然想起母亲说的“能看见北京的云”——可不是吗?渤海的云飘到北京,变成天坛的槐花香,变成纪念碑上的阳光,变成家属嘴里的“我想你”。
我们寻找的从来不是一个冰冷的地址。它是风里的槐花香,是碑前的菊花瓣,是“思念墙”上的留言,是每个家属蹲下来说话时的温柔。北京海葬纪念碑在哪里?在天津市滨海新区的海河边上,在渤海的浪里,在每个想念的人的心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