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统一咨询电话:13581568870
7x24 小时客服热线:13581568870
作者:海撒网编辑部 时间:2025-10-24 14:47:14 浏览:572
清晨五点的大连渤海湾,薄雾还裹着海平面的时候,我跟着王伯的老渔船出海。王伯的茶缸里泡着满是茶渍的茉莉花茶,茶香味混着海风的咸,飘得满船都是。他用船桨敲了敲船舷,说“这海跟我打了四十年交道,懂人心——昨天那户人家撒骨灰时,海鸥绕着船转了三圈,跟送老熟人似的”。我往船尾看,果然有只海鸥跟着,羽毛沾着雾水,时不时歪头瞅我们。海水是深灰色的,像浸了一夜的蓝布,摸起来温温的,不像冬天的大连那么刺骨。家属里的小姑娘蹲在那儿,把花瓣揉碎了撒进海里,轻声说“爷爷以前总带我来这儿钓小黄花鱼,说这海的鱼最鲜”,风把她的话吹得飘起来,连海鸥都停了停,像是在听。
傍晚的青岛黄海海域,栈桥的灯刚亮起来,海风裹着槐花香往鼻子里钻。张阿姨拎着保温桶站在码头上,桶盖缝里漏出鲅鱼饺子的香味——她是来送女儿的,女儿生前最馋她包的饺子。船慢慢驶出防波堤,红瓦绿树的影子越来越远,海水从浅蓝变成深蓝,咸腥里混着槐花香,像把青岛的烟火气都装进去了。家属们把饺子一个个放进海里,张阿姨夹起一个,对着海面说“丫头,慢点儿吃,别噎着——以前你总嫌我包的饺子大”,风把她的白发吹起来,刚好挡住眼角的泪。远处的货轮鸣了声笛,像跟谁打了个招呼,海面的波纹里,能看见栈桥的灯在闪,像星星落进了海里。
午后的厦门东海海域,环岛路的木栈道旁,三角梅正开得热闹,粉的红的花瓣落了一地。我跟着一对年轻人往码头走,姑娘怀里抱着刚买的白菊,花瓣上还沾着水珠,小伙子背着把旧吉他——他们要送的是姑娘的外婆,外婆生前总在鼓浪屿的老房子里弹钢琴,说“等我走了,要去海里听钢琴声”。船开到离鼓浪屿两海里的地方,姑娘把白菊轻轻放进海里,花瓣飘得很慢,像外婆弹的《致爱丽丝》里的慢板。小伙子拨了下吉他弦,唱外婆教他的《鼓浪屿之波》,歌声裹着风飘向远处,连海水都跟着软下来。突然,鼓浪屿方向传来钢琴声,刚好和吉他声叠在一起,海面上的白菊晃了晃,像外婆在点头——她肯定听见了。

正午的三亚南海海域,太阳把海水晒得发烫,椰风里飘着凤凰花的香气,连风都是暖的。我在码头遇见陈叔,他穿件洗得发白的花衬衫,手里攥着个玻璃罐,罐子里装着老伴的骨灰。“我们结婚那年就在这儿拍的婚纱照,她当时穿件红裙子,站在椰树下笑,说‘以后要是走了,就把我撒在这儿,省得我找不着你’”,陈叔笑着说,眼角的皱纹里都是阳光。船开到珊瑚礁附近,他把罐子倾斜,骨灰顺着海水飘下去,瞬间泛起细碎的白,像撒了把星星。旁边的小孙子举着纸船喊“奶奶,我给你叠了小轮船!”,纸船飘向远处,凤凰花的花瓣落进船里,红得像奶奶当年的裙子。陈叔摸了摸海水,说“你看,这儿的鱼比以前更多了,她肯定喜欢”——风把他的花衬衫吹得鼓起来,像老伴以前给他织的毛衣,暖得要命。
其实哪有什么“最优美”的海域呢?每个选择海葬的人,心里都藏着一段关于海的回忆:是大连渤海湾里爷爷钓的小黄花鱼,是青岛黄海畔妈妈包的鲅鱼饺子,是厦门东海域外婆弹的钢琴声,是三亚南海边奶奶穿的红裙子。那些撒进海里的骨灰,不是消失,是变成了海风里的一缕茶香,浪尖上的一片槐花瓣,或者某个午后,飘进窗户的钢琴声——海葬从来不是结束,是生命以最温柔的方式,回到了最熟悉的地方。就像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