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统一咨询电话:13581568870
7x24 小时客服热线:13581568870
作者:海撒网编辑部 时间:2025-10-24 03:46:43 浏览:676
当生命的最后一程,选择以海为归处,对很多北京家庭来说,是一份“留给亲人最后的温柔”——不是入土为安的传统,是让他融进更辽阔的天地,变成风、变成浪、变成每年掠过海面的云。但第一次筹备海撒的人,心里总有个最实在的疑问:北京的骨灰海撒,要去到哪片具体的海域?
北京官方划定的海撒区域,主要有两个:一个是天津渤海湾的“渤海湾海洋生态安葬区”,另一个是河北秦皇岛的“山海关海域生态安葬区”。选这两个地方,不是随意的——首先是距离合适,从北京出发,无论是到天津的集合点还是秦皇岛的码头,车程都在2-3小时内,不会让家属舟车劳顿;其次是生态保障,这两个区域都是国家划定的“海洋生态安葬专属区”,有严格的环保标准,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影响,也避免了私人海撒可能带来的“无归属”感。
很多家属会问:“海撒是不是要自己找船?是不是要偷偷去?”其实完全不用。北京的海撒服务是由市民政局统一监管的,家属可以通过各区的殡葬管理处,或者直接联系“北京市殡葬服务中心”申请——流程很简单:先提交死亡证明、骨灰寄存证和家属身份证,确认海撒时间(一般集中在春秋两季,3-5月或9-11月,这时候海面平静,天气温和),然后按照通知的时间到指定地点集合(比如天津塘沽的新港码头,或者秦皇岛的东山码头),乘坐官方安排的专用船舶前往海域。船上会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引导,从默哀、撒骨灰到花瓣送别,每一步都有温度,不会让家属觉得“仓促”。
记得去年春天,陪一位朋友去海撒她的母亲。船行至渤海湾深处,海风裹着咸咸的味道吹过来,工作人员递上一束白菊,朋友把母亲的骨灰轻轻倒进海里——骨灰随着海水慢慢散开,混着花瓣漂向远方。她轻声说:“妈,你以前总说想看看海,现在好了,你可以每天跟着海浪走,想去哪就去哪。”旁边的工作人员没有催促,只是静静地递上一杯热水,说:“这片海的潮汐,每天都会往北京的方向涌——就像亲人在回家。”

海撒的意义,从来不是“消失”,而是“换一种方式存在”。渤海湾的浪会拍打着天津的码头,会吹到北京的街头;山海关的海风会裹着秦皇岛的槐花香气,飘进北京的胡同。那些选择海撒的家庭,不是“没有墓地”,而是把“家”安在了更辽阔的地方——当你走在海边,听见浪声,看见海鸥,想起的不是“失去”,而是“他在这儿”。
最后想提醒的是:一定要选择官方渠道的海撒。私人海撒不仅可能违反《海洋环境保护法》,还没有任何保障——比如找不到具体海域,或者影响海洋生态。而官方的海撒点,不仅有明确的“地理坐标”,每年还会有“海撒纪念活动”,家属可以去码头献花,或者通过机构查询“亲人的海域位置”,这份“确定性”,是最好的安慰。
当风掠过渤海湾的海面,当浪拍打着山海关的礁石,那些以海为归处的生命,从未离开——他们在海浪里,在风里,在每一个关于“回家”的梦里。而北京的海撒点,不过是给这份“归处”,一个具体的、温暖的“坐标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