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统一咨询电话:13581568870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x24 小时客服热线:13581568870
                    
 
    作者:海撒网编辑部 时间:2025-10-23 11:47:03 浏览:254
清明刚过,我在北戴河海边遇到周阿姨,她蹲在沙滩上把一朵一朵的勿忘我轻轻放进水里。风掀起她鬓角的白发,她抬头笑:“我家老陈的‘新家’就在这儿,他以前总说退休了要去海边住,现在算是如愿了。”去年秋天,周阿姨带着老陈的骨灰参加了北京的集体撒海活动,而让她更安心的是,事后拿到了4000元的户籍居民撒海补贴——不是一笔大钱,却让这份“送他去喜欢的地方”的决定,多了份被理解的踏实。
北京的骨灰撒海补贴政策,其实藏着对生命的另一种尊重。早在2018年,北京市就出台了《关于进一步做好骨灰撒海工作的意见》,明确对本市户籍居民的骨灰撒海给予补贴。这笔钱覆盖的是撒海的基础服务成本:比如骨灰从殡仪馆运到撒海地点的费用、专业服务团队的操作成本,还有家属参与撒海仪式的基本保障。对很多家庭来说,真正在意的从来不是钱——就像周阿姨说的,“我愿意自己花钱办,但政策让我觉得,这种选择不是‘标新立异’,是被社会认可的”。
身边越来越多的家庭,正在把“撒海”从“不敢想”变成“很安心”。我邻居张叔叔的父亲,是位老水手,去世前反复跟子女说:“把我撒去渤海湾,我当过大副的船,每年都要经过那儿。”一开始张叔叔犹豫,怕“没个固定地方祭拜”,直到社区民政科的工作人员上门,拿着政策手册跟他说:“撒海不是‘没地方’,是换了种方式‘在一起’——你可以每年去海边放放他爱的茶叶,或者跟他说说家里的事,这不比对着墓碑说话更亲?”撒海那天,他们把父亲的旧航海日志一起放进海里,张叔叔说,看着日志页被海浪翻开,突然觉得父亲的笑声就飘在风里。
申请补贴的过程,比想象中更有人情味。只需要带着三个材料:逝者的北京市户籍证明、死亡证明,还有撒海服务机构出具的《骨灰撒海证明》,到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就能办。我陪同事去办过一次,街道的大姐接过材料,先问:“要不要先喝杯温水?”然后耐心核对每一项信息,还提醒:“如果需要帮忙联系撒海机构,我们可以帮你对接。”不到一周,补贴就打到了同事的卡上——不是冰冷的流程,是“有人帮你把最后一件事办顺”的温暖。

骨灰撒海从来不是“放弃”,是“延续”。就像北京的政策里没有“强制”,只有“支持”:它不要求你必须选撒海,只给选择的人一份底气;它不强调“环保”的大道理,只说“你的选择值得被看见”。北京每年有上千例骨灰撒海,海边的礁石上,总有鲜花、纸船,还有轻声的诉说——那些被海风带走的骨灰,变成了海浪里的星子,变成了沙滩上的贝壳,变成了亲人心里最柔软的牵挂。而这份补贴政策,就是给这份牵挂的“温柔兜底”:让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,走得更暖,更安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