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统一咨询电话:13581568870
7x24 小时客服热线:13581568870
作者:海撒网编辑部 时间:2025-10-15 13:47:07 浏览:697
清明前的下午,我陪林夏去了青岛奥帆码头。她怀里抱着米白色布包,里面是妈妈的骨灰——去年冬天阿姨走时,攥着她的手说:“别埋土里,我怕闷,要去看海。”风裹着海水咸味儿,栏杆上的祈福带飘起来,林夏摸着布包上的刺绣轻声说:“以前以为海葬是‘大人物’的事,后来才知道普通人也能办。
其实很多人对海葬有误解,觉得它小众复杂,实则找对路径流程很清晰。第一步是选正规机构——一定要找民政部门认可的殡葬服务公司,或直接联系当地殡仪馆的海葬业务,比如上海“海之念”、青岛“蓝色告别”都是有资质的。别信无资质的私人服务,避免乱收费或不符合环保要求。
选好机构后准备资料:逝者的死亡证明、火化证明(原件或盖章复印件)、家属身份证,还有亲属关系证明(户口本、结婚证或派出所证明)。有些机构要填“海葬申请表”,确认是家属真实意愿,流程不复杂。
林夏选了集体海葬,和五个家庭一起。仪式当天到码头集合,乘船去10海里外的生态葬区——那是国家划定的专属海域,不影响航运。船上有小房间摆着骨灰盒和白玫瑰,船长提醒:“撒骨灰要顺风向,慢慢撒。”
告别仪式放了阿姨爱的《渔光曲》,林夏说妈妈是音乐老师,最喜这首歌。家属轮流说话,有位老爷爷摸着骨灰盒说:“老伴儿,你能看日出了。”林夏捧着骨灰盒轻语:“妈妈,我带你来海了。”
撒骨灰时风刚好吹向海面,林夏把骨灰混着白玫瑰慢慢撒出——细沙般的骨灰顺着风融入海水,花瓣飘在水面。她站在船边笑:“那浪像妈妈教我的圆舞曲。”
海葬要注意选好天气,避免大风暴雨;老人小孩提前要晕船药;别带太多东西,留份纪念物就行,比如阿姨的珍珠项链,林夏系在玫瑰枝上撒进海。
结束后机构发“海葬纪念证书”,林夏框起来挂客厅,旁边是妈妈照片。她说:“不是消失,是换方式陪我——下雨像妈妈敲窗,海边风来像妈妈抱我。”
现在选海葬的人不是为省钱,是想让亲人自由。林夏说:“妈妈爱自由,现在能跟着海流看太平洋日出、碰大西洋浪,去所有想去的地方。”
傍晚我们坐码头台阶看夕阳,林夏捡贝壳放手心:“妈妈会不会变贝壳?等我老了,也来和她住海里。”风里槐花香,远处船鸣笛,突然觉得海葬不是结束,是亲人生命与海融合的开始,是思念永不落幕的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