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统一咨询电话:13581568870
7x24 小时客服热线:13581568870
作者:海撒网编辑部 时间:2025-10-12 03:46:09 浏览:692
清晨的海风裹着咸湿的味道,站在码头望着远处的海平面,张阿姨把手中的茉莉花瓣轻轻撒向海面——上周,她刚完成了老伴的海葬。"他生前最爱在海边钓鱼,总说大海是能装下所有故事的家。"越来越多像张阿姨这样的家属,选择用海葬的方式与亲人告别,但第一次接触时,几乎都会问:"大海里撒骨灰,到底要怎么申请?"海葬的申请没有想象中复杂,只要理清"合法、材料、流程、细节"这几个关键词,就能让亲人的最后一程,走得体面又安心。
首先要明确:海葬不是"随便找片海撒",合法合规是前提。我国对海葬有严格的管理规定,必须通过民政部门认可的机构办理——毕竟,随意在近海撒骨灰不仅可能污染环境,还可能违反《殡葬管理条例》。想找到合法机构其实很简单:可以打当地12345热线,转"殡葬服务"板块咨询;或者直接去区县级民政局的殡葬管理处,问清楚"本地海葬的承接单位"。比如北京的海葬由市民政局统一组织,上海是由"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"负责,而杭州则指定了两家殡葬公司承接。要注意,一定要看机构的"海葬服务资质证书",避免遇到非法中介——曾有家属被所谓"私人海葬"骗了两万元,最后不仅没办成,还差点因为违规撒灰被罚款。
接下来是准备材料,其实就"四样",提前理清楚不慌乱。第一样是死亡证明:要么是医院开的《死亡医学证明》(绿色那张),要么是派出所开的《销户证明》——这是确认亲人离世的核心材料。第二样是亲属关系证明:比如户口本(能直接体现你和逝者的关系,配偶""子女")、结婚证(如果是配偶申请)或者出生证明(如果是子女申请)。第三样是骨灰寄存证:如果骨灰存在殡仪馆,要拿着这个证去取灰——取的时候记得跟殡仪馆说"要海葬用",他们会帮你把骨灰装在可降解的袋子里(有些地方免费提供)。第四样是直系亲属同意书:很多城市要求,逝者的父母、配偶、子女都要签字——毕竟海葬是不可逆的选择,得确保全家人意见一致,避免后续产生纠纷。
流程其实很"有人情味",不是冰冷的"走程序"。材料交上去后,一般3-5个工作日会审核通过,接下来就是预约时间和地点。大多数城市会组织集体海葬(比如每月一次),费用比较低(一般几百元,包含船票、仪式用品);也有"个性化海葬"(比如指定日期、指定海域),费用会高一些(几千元)。以青岛为例,流程大概是这样的:提前一周接到通知,集合地点是八大峡码头,当天早上8点到,工作人员会帮你核对信息、贴好逝者的名字标签——怕家属紧张,他们还会递上一杯热水。然后坐船出海,大概40分钟到指定海域(离海岸10公里以上,水深超过20米)。船上会有简单的仪式:主持人念一段悼词,"我们送李建国先生最后一程,他的名字会留在这片海里";然后家属默哀1分钟,再依次把骨灰撒下去——工作人员会帮忙扶着胳膊,怕你因为情绪激动站不稳。有些家属会带逝者生前的小物件,比如钓鱼竿上的绕线轮、平时戴的眼镜,工作人员也会帮忙一起撒进海里,说"让这些东西陪着他"。整个过程大概2小时,结束后会发一张海葬证书,上面有海域的经纬度(北纬36°05′,东经120°20′"),张阿姨把证书装在相框里,放在客厅:"想他的时候,就看看这个坐标,好像他还在海边钓鱼。"
最后要提醒的"小细节",能让过程更顺利。比如天气:一定要选风力小于5级、没有暴雨的日子——机构会提前一天通知,如果遇到恶劣天气会改期,别着急。比如环保:千万不要用不可降解的骨灰盒!有些家属觉得"要给亲人用好的",买了陶瓷或木质的骨灰盒,但海水根本分解不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