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统一咨询电话:13581568870
7x24 小时客服热线:13581568870
作者:海撒网编辑部 时间:2025-10-11 04:47:24 浏览:632
清晨的北戴河海边,风里裹着咸湿的水汽。王女士蹲在礁石旁,把装着父亲骨灰的可降解坛轻轻放进海里——白色的坛身慢慢沉下去,最后没入蓝得透明的海水。这是她和父亲生前约定的“最后一次旅行”,可转身时,她想起昨天邻居阿姨问的“海葬有没有补贴”,心里有点发慌:办理海葬花了三千多块,要是能拿到补贴,多少能补点家用。
其实最近北京很多准备办海葬的家庭,都在问同一个问题:现在选择海葬,个人能拿到补贴吗?答案很清楚——能。根据2023年北京市民政局最新的规定,只要逝者是北京户籍,家属选择海葬的,每具遗体可以申请4000元的生态殡葬补贴。这个政策不是几年前的“老黄历”,而是现在正在执行的“新规矩”,而且申请流程比想象中简单。
张阿姨去年刚帮老伴办过,她的经历能给大家提个醒。首先得找正规的海葬服务机构——北京目前有几家指定的,比如北京市殡葬服务中心下属的海葬服务部,一定要签正式的服务协议。然后等海葬完成,机构会给一张《海葬证明》,这是申请补贴的关键材料。接下来要准备的东西也不复杂:逝者的死亡证明、户籍注销证明,申请人的身份证和银行卡(最好是常用的储蓄卡,比如工行或建行)。张阿姨说她是周五下午去的街道民政科,窗口工作人员接过材料看了看,说“没问题”,结果下周三就收到了4000块的补贴到账短信,“比我想象中快多了”。
还有一点要注意:补贴是“每具遗体一份”,不管家属选择的是集体海葬还是单独海葬,只要符合条件都能领。而且这个补贴不是“先花再报”,而是直接发放给家属——也就是说,不管你办海葬花了多少钱,补贴都是固定的4000元。王女士后来按照张阿姨说的流程去办,果然没几天就拿到了钱,她笑着说:“本来以为要跑好几趟,没想到这么顺利,政策是真的在帮我们。”
为什么要给海葬补贴呢?其实背后是生态殡葬的大趋势。北京作为人口密集的大城市,土地资源本来就紧张,传统土葬一亩地只能葬几十个人,而海葬根本不占土地——一把骨灰融入大海,就像回到了生命最初的源头。补贴政策其实是用“小力气”推“大理念”:让更多人愿意放弃传统的“入土为安”,选择更环保的“入海为安”。就像王女士的父亲生前说的:“我这一辈子都在给北京打工,死了就别占北京的地了,把机会留给年轻人。”现在有了补贴,这句话更有了“落地”的支撑。
傍晚的海边,夕阳把海水染成了橘红色。王女士摸着口袋里的银行卡,想起父亲生前爱吃的糖火烧——她打算用补贴的钱,买两斤糖火烧去父亲的老房子看看。风里传来远处的海浪声,她忽然觉得,父亲并没有走——他在海里,在风里,在每一朵浪花里。而那笔补贴,像是政策给的“小温暖”,让这场“最后旅程”,多了份踏实。
其实对于选择海葬的家庭来说,补贴从来不是最关键的——关键是对逝者的心意,是对生态的责任。但这份补贴,就像冬天里的一杯热奶茶,暖的是心,更是对“选择”的肯定。就像张阿姨说的:“不是图那几千块钱,是觉得政府懂我们的心思——我们想让亲人走得更有意义,政府帮我们把这份意义,落实成了看得见的支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