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统一咨询电话:13581568870
7x24 小时客服热线:13581568870
作者:海撒网编辑部 时间:2025-09-22 00:46:42 浏览:327
上周和朋友小夏聊天,她攥着母亲的骨灰证红着眼眶问:“我妈走前说‘不想占着一块土,要去海里漂着’,可北京没有海啊,这心愿能了吗?”像小夏这样的疑问,在很多北京家庭里都出现过——想让亲人以“归于山海”的方式告别,到底能不能找到靠谱的途径?
答案是肯定的。在北京,想完成骨灰撒海的心愿,找对正规渠道是关键。北京市殡葬服务中心是官方指定的承办机构,虽然北京没有海域,但撒海地点选在天津或河北附近的专属海域(比如天津港出发的远海航线),全程有专业团队衔接。流程并不复杂:家属只需带好死亡证明、骨灰存放证和身份证,到殡葬服务中心预约登记,确认日期后,当天会有专车接送至港口。登船后,工作人员会引导一场简单却庄重的仪式——集体默哀三分钟,分发可降解的白菊花,再由家属按顺序将骨灰缓缓撒入海中。去年帮父亲完成撒海的张阿姨说:“我爸是老海军,一辈子在舰上待着,临了说‘要回海里当‘老水手’’。那天海风裹着花瓣飘起来,我蹲在船边喊‘爸,开船了’,眼泪掉在海里,却忽然觉得他没走——风里都是他当年给我讲的‘海上日出’的味道。”
说到撒海,很多人最在意的是“会不会太草率”。其实正规服务里的“仪式感”,藏在每一个细节里。殡葬中心的社工告诉我,他们会提前问家属“亲人有没有特别喜欢的东西”——有人带父亲爱喝的茉莉花茶,倒一点在海里;有人带母亲织的毛线帽,剪成碎毛线和骨灰一起撒;甚至有个小伙子,把父亲生前养的金鱼捞了两条,轻轻放进海里:“我爸说过,鱼是海里的‘小精灵’,让它们陪着他。”这些小细节,把“撒海”变成了“送亲人去赴一场约会”,没有殡仪馆的压抑,反而多了份温暖的释然。
也有家属会担心“撒海会不会污染环境”。这里得说清楚: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,本身就是无机物,不会对海水造成污染;如果使用骨灰盒,必须是可降解的纸制或竹制(不能有金属、塑料配件),确保在海水里快速分解。而且撒海的海域是国家划定的远海区域,水流速度快、扩散性好,完全不会影响近岸生态。至于费用,北京的撒海服务属于公益范畴,基础费用只要几百元,困难家庭还能申请民政补贴,不会给家属添负担。
小夏后来跟着流程办了手续。撒海那天,她给母亲带了一盒稻香村的绿豆糕——那是母亲生前每天下午必吃的点心。她把绿豆糕掰成小块,和骨灰一起撒进海里,风把糕屑吹得飘起来,像极了母亲在厨房揉面时的碎渣。“我对着海喊‘妈,绿豆糕还是热的’,忽然听见旁边有人说‘看,那边有只海鸥’。”小夏说,“那一刻我才明白,所谓‘告别’,不是把人留在某个盒子里,而是让他住进风里、海里、每一次想起他的瞬间里。”
在北京,骨灰撒海从不是“不可能完成的心愿”。它是官方兜底的公益服务,是对生命的另一种尊重——当亲人的骨灰融入海水,那些未说出口的话、未完成的遗憾,都会变成风里的桂香、浪里的月光,永远陪着我们走下去。就像小夏现在常说的:“我妈没走,她只是去了更大的‘院子’,我每次路过什刹海,听见浪打栏杆的声音,都觉得是她在喊我‘小夏,来陪我坐会儿’。”